- 手机:
- 15275190222
- 电话:
- 0531-86951156
- 邮箱:
- wtosdf@126.com
- 地址:
- 济南市解放路112号历东商务大厦505室
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② | 2023年, 东营、烟台、潍坊、济宁这样干!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使命担当,锐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法治山东”新媒体矩阵开设“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专栏。今天编发第二期。◆◆◆东营市突出五项重点工作以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助推法治建设2023年,东营市司法局谋划实施“一三五”工作思路,锚定“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一目标,聚焦“省对市法治建设考核、全面依法治市、法治为民”三条主线,突出“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创建、黄河国家战略法治保障、法治营商环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五项重点工作,踔厉奋发,实干笃行,推进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走在前、开新局。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持续深化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学习成果转化。完善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法治治理效能,打造法治建设“东营样板”。持续推进学法、用法、守法(普法)、述法、考法工作,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办法,增强述法实效性。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各层面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出台《东营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组织做好第三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申报工作,推动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全部达到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评估要求。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立法计划,推动制定出台《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等。充分发挥“山东沿黄流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协作发展联盟”“护航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公益法律服务团”职能作用,全面护航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常态化开展“沿着黄河去普法”,夯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法治根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涉及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推动东营市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开展“送法进企业”“企业合规”等活动,以“订单式”法治宣讲精准对接企业法律需求。全面推行“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平台,从源头上解决随意执法等突出问题。提升法治为民能力水平。完善“复调对接”“一次申请、两次救济”工作制度,健全“1+1”办案模式,提升复议为民效能。深入实施村(居)法律顾问提升工程,全面推广“村(居)法律顾问团队+”和“云律团”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构建起“全业务全时空”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烟台市以现代化引领推动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发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动员令,烟台市司法局锚定“全省创一流、全国争先进”目标定位,强化政治引领、改革创新、系统思维、实干实绩“四个导向”,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做出烟台贡献。聚力抓好“三个重中之重”,形成示范效应。牢牢抓住“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这个重中之重,加深思想重视,加快推进速度,加强统筹调度,加大宣传力度,市县同步争创,凝聚上下齐抓、全域共创的强大合力。牢牢抓住“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这个重中之重,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深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不罚轻罚”清单机制,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科学设定法治营商环境考核指标,纳入市县两级营商环境月考核,在经济发展中彰显司法行政新作为。牢牢抓住“基层司法所建设”这个重中之重,推动司法所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落实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市县两级司法局领导督建基础较差司法所联系帮扶机制,把司法所打造成为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基层治理的综合平台。深入开展“六大提升攻坚行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开展“全面依法治市”提升攻坚行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法等“六位一体”强法体系,构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开展“依法行政效能”提升攻坚行动,以学法提能力,以监督强约束,以纠错促规范。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攻坚行动,做大做强律师行业,深化公证“无证明”改革,规范司法鉴定行业管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体系。开展“平安司法建设”提升攻坚行动,实现监管场所稳定有序,重点人员管控有力,矛盾纠纷化解有效。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提升攻坚行动,深化“法德共进”品牌建设,建立重要节点普法提醒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加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使用,增强全民法治信仰。开展“法治队伍建设”提升攻坚行动,抓关键少数示范,抓专业能力提升,抓纪律作风保障,打造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法治铁军。潍坊市推进“一一四三”工作重点勇毅前行开新局2023年,潍坊市司法局继续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市委“1441”工作思路,以“拼”的意识和干劲,推进司法行政“一一四三”工作重点,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奋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条主线”。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研、大力宣传、全面落实,始终把牢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瞄准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一个目标”。创新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及省、市配套方案措施,切实推动法治潍坊、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探索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协同协作,开展法治督察“利剑”行动,实现市县镇三级法治督察全覆盖。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典型培树,持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实施经济发展、城市更新、民生福祉、基层治理“四大法治赋能工程”。一是赋能经济发展,加强法制审核优化政策供给力度,做优“柔性执法”“律师助企”“公证顾问”等品牌,不断提升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二是赋能城市更新,进一步突出政府立法引领,完善立法机制,推进依法决策,不断加强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监督力度,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层次。三是赋能民生福祉,以“均等化、多元化、一体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擦亮“法润鸢都”品牌,打造“潍您法援”新样板。四是赋能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和“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健全完善刑罚执行机制,持续提升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管党治警、工作作风、人才队伍“三个保障”。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全面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以作风大转变促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大提升。大力实施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最美司法行政干警”“最美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典型选树工作,为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济宁市锚定“1334”重点工作思路聚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2023年,济宁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抓好一个中心、聚焦三项任务、落实三项举措、实施四个提升的“1334”重点工作攻坚思路,积极担当作为,全力改革创新,努力推动济宁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抓好“一个中心”。以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总抓手,全面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细化分解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指标,压紧压实部门责任。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四述法四评议”述法工作机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动出台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4部地方立法。聚焦“三项任务”。做好全国“八五”普法法治文化建设联系点工作,实施法治文化建设行动,打造2-3个县域法治文化建设品牌,推进全市重点民生项目“法治惠民”工程落实。全面推进全国公共法律标准化试点工作,着力打造“智慧全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品牌。加强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双下沉”,深化信息化平台融合应用和行政执法效能评估,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实“三项举措”。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司法所司法协调员试点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充实司法行政基层力量。强化“和为贵”人民调解品牌建设,增加品牌理念和内涵,推进调解室和调解员建设。强化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索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队建制”管理模式,推动社区矫正机构向实战型、专业化转变。实施“四个提升”。深化法治建设纳入党委巡察工作,完善督察工作机制,推进法治指数评估,实现法治督察水平再提升。健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推广合法性审核信息系统,深化合法性审核镇村全覆盖,实现备案审查质效再提升。开展“千名律师进企业”“法治体检”“法企同行”“法律三进”等活动,推进济宁公共法律服务产业园建设,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亭进驻镇(街)试点,实现惠企服务质量再提升。健全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机制,发挥行政复议应诉监督作用,促进行政争议化解能力再提升。 |